每日金句 :
祂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 (申命記31:6)

本組簡介

啟發潛能的教育

黃啟鴻博士

(香港教育局)

                                          

當一位教師踏進課室時,看見學生交頭接耳、有些甚至離座談話,他覺得這班同學藐視課室秩序,挑戰他的權威,怒從中來,便重罰全班。當另一位教師進入同一課室時,發現學生們正熱烈地討論今天的課題,甚至有些學生主動地將自己的意見與同學分享。他看見此情境,感到十分欣慰,便稱讚學生主動和熱誠的學習態度。為什麼同一情景,會有兩個截然不同的反應和處理手法?無他的,只因兩位教師有不同的觀點。

 

啟發潛能的教育(Invitation Education)倡議者威廉柏奇(William Purkey)指出:「能否啟發學生的潛能有賴兩個因素,第一,同學有沒有正面的價值取向(perception)?第二,他們是否有一個積極的自我形象(self-concept)?」這兩個因素都不是與生俱來,而是經過後天培養,並對學生的行為表現和自信有決定性的影響。換言之。環境對學生潛能的發揮,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相信教育工作者對以下一段文字都有共鳴:

在譏評中長大的孩子,苛於責人。

在敵對中長大的孩子,常懷敵意。

在嘲笑中長大的孩子,畏首畏尾。

在羞辱中長大的孩子,過分自責。

在容忍中長大的孩子,學曉忍耐。

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滿懷信心。

在讚賞中長大的孩子,懂得尊重。

在公平中長大的孩子,有正義感。

在讚美中長大的孩子,能夠自愛。

在接納與友愛中長大的孩子,會找到愛。

 

這段說話與啟發潛能教育的基本信念有異曲同工之妙,它正顯示出學生在正面及負面環境裏成長的重大分別。筆者有機會到不同的學校探訪教師,發現許多教師將這段說話放於案前,或當眼處,足見大家十分認同這段說話。為教育下一代,教師需要為學生締造一個積極和關懷的環境,以便啟發他們的潛能。

 

        啟發潛能教育有以下的基本信念:

 

 

尊重: 相信學生是有能力,可以承擔責任的。原來培養學生成本,不是將一堆堆的知識填進他們的腦袋,而是尊重他們創意思維的能力。教師最重要是為學生提供學習機會,隨他們探索知識的真諦,甚至從「錯誤」中有所體會而成長,他們較那些祇在「永不出錯」的環境中成長的學生,更能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和勇於面對現實。

 

 

信任: 有效的學習是建基於相互信任,相互交流,彼此合作而產生的。我們要相信學生有能力去探求知識,並給與他們自學的空間,讓他們在彼此切磋觀摩下,發揮創意。

 

樂觀: 學生的潛能無限,有待啟發,當他們對未來充滿希望時,便能有勇氣和能力去面對挑戰。當「風之后」李麗珊香港取得首面奧運金牌後,喚醒我們不要只是關注學生智能的培育,要更關注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並要培育他們樂觀積極的態度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刻意安排: 若要引發學生潛能,我們必須刻意地去安排合適的活動和環境,並透過人物(People)、地方(Place)、政策(Policy)、課程(Programme)及過程(Process)互相配合而達成。

 

當面對教育改革,我相信啟發潛能的理念可以給我們一些啟迪。威廉柏奇引用一個自然界的生物現象作比喻:

 

海星是怎樣覓食的呢?你可能覺得他們只吃水中的微生物,但你意想不到他們竟然可以吞噬有硬殼的生蠔。當海星抓著生蠔時,它的五隻爪會從五個方向輪流用力去拉生蠔的殼,生蠔因為要應付不斷改變方向的拉力,而感到十分疲累,最後牠無法反抗,打開硬殼,讓海星享用一頓美味的蠔肉。

 

這個海星覓食的現象,正好啟發我們去理解改善教育質素的策略。學校可以從人物、政策、地方、課程和過程五個方向,刻意作出安排。在五個方向互相推動下,學校便可達到啟發學生潛能的目標。

 

我們正處於二十一世紀教育改革的十字路口,為了回應教統會提出重訂學校的教育目標,我們必須探討以下三個問題:

Ÿ 我們真的可以做到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嗎?

Ÿ 我們是否讓學生有機會發揮學術以外的潛能並得到賞識?

Ÿ 我們是否讓優秀的學生有機會再創高峰?

藉著啟發潛能教育的理念,我們可以將全校參與的學校發展工作辦得更好。願我們一起攜手同心,共同努力,締造積極的環境,為啟發學生潛能作出貢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啟發潛能教育」(Invitational Education)是由美國教育大師威廉柏奇(William Purkey)所創立,這套教育理論的要旨是深信所有的人都是有能力、有價值、有責任的;而教育是一種協作的活動,有賴彼此的合作,以便幫助學生開啟他們的潛能;教育的過程與其成果同樣重要。這理論亦深信要改善教育的質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啟發他們的潛能,讓他們能在愉快的環境下有效地學習,我們必須透過5P(Policy 政策、Place地方、People人物、Program計劃及Process過程)的同時運作,互相配合,始能成效。

Policy 政策 : 學校的教育目標、課程的安耕、科目的組合、學科的分流、評分的準則、升留級的準則等,都必須清楚明白,及配合學生將來的發展。

Place 地方 :  學校是學生求取知識的地方,我們必須為他們締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如清幽的四周、足夠的教學設施、良好的學習氣氛等,都是「地方」需具備的。

People 人物 : 在教育中涉及的人物,除了師生外,其實也包括了家長的參與,要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家校合作極其重要。而且全校教職員的配合參與,以及社區上支援,對學生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Program計劃 : 為培育學生的五育均衡發展,切合學生的需要,一些朋輩輔導計劃、個人成長小組等計劃是必須的,甚至讓學生跳出校園,參與社區活動,開闢眼界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機會。

 

Process過程: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可培育學生的合作精神,思維方法、建立個人的信心及正確的價值觀,所以學習的過程與成果同樣重要。

5P就好像五指般缺一不可,並且要互相配合,方能全面地發展教育。                                                

     

    
    

One hundred      years from now it will not matter how much money you made, what kind of      car you drove, what sort of house you lived in, but one hundred years from      now the world will be a better place because you made a difference in the      life of a child.

    
    

  

啟發潛能的教育

黃啟鴻博士

(香港教育局)

Top